創作無障礙 Creativity Engage! (2011-2013)

藝術倡導活動及研究計劃 Art Faciltation Workshop and Research Project Project PartnersResearch:           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 Visual Studies Department, Lingnan UniversityCommunity:      東華三院屯門綜合服務中心 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Tuen Mun Integrated Services CenterArt Facilitation:  全人藝動 Art for All 參加者背景:五十位來自屯門各中學,面對學習障礙的中一至中三的學生。 活動: 第一年:2011年10月-2012年6月 (展覽:2012年7月)第二年:2012年11月-2013年6月(展覽:2013年6月) Participants: Youth from Tuen Mun area highschool at F.1 to F.3 Activities Year 1: 2011 October to 2012 June … Continue reading 創作無障礙 Creativity Engage! (2011-2013)

油叔叔!小尖Jim!旺婆婆!影.畫.唱遊天Where in the world is little J? (2011)

種族共融兒童綜合藝術日營 Cross-culture Children Art Day Camp Little J is lost! Are you familiar with Yau Ma Tei, Tsim Sha Tsui and Mong Kok?  Help Uncle Yau and Grandma Mong to find Little J! Experienced Art Educators will lead the children to explore the neighbourhood with new colours and energy.  Together we will create Photomural, Music … Continue reading 油叔叔!小尖Jim!旺婆婆!影.畫.唱遊天Where in the world is little J? (2011)

藝動青川Art Moves Qingchuan (2010)

An exhibition by artists to recapitulate and reflect upon their disaster relief work at Qingchuan over the previous two years. 參與藝術工作者:視覺藝術: 梁以瑚, 袁永賢, 曾思卉, 趙曦愫, 葉麗雯社區音樂: 何柏存, 周穎賢, 莫斯夏社區舞蹈: 鄺振邦, 王廷琳, 李兆明, 魏貝妮, 黃煥然 , 鄭嘉威, 朱珊珊, 林雋鏘攝影及錄像: 謝明莊, 范智科, 麥兆豐, 韓家宏民眾戲劇: 蘇慧盈, 曾雪儀, 楊錚源, 郭昭瑩, 蔡述群音樂/藝術治療:陳偉光 地點:沙田大會堂展覽廳展覽日期:4月29日2010年—5月9日2010年開幕禮:4月28日2010年下午六點正–七點半地點:沙田大會堂展覽廳 「全人藝動」及「藝術推廣辦事處」將於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九日,於沙田大會堂展覽廳舉辦「藝動青川 – 四川地震兩周年藝術愛心大移動」展覽。此次活動將通過藝術作品展覽與工作坊的互動,向香港市民直接傳遞地震倖存孩子的心聲。讓香港市民能以藝術的形式表達對災區人民的關愛與支援展現出治療性藝術一方面致力於舒緩兒童內心創傷,另一方面也幫助他們重拾生活的希望。 在2008-2010年期間,在中國世界宣明會青川辨事處的邀請下,『全人藝動』主席梁以瑚女士,舞蹈家王廷琳先生,音樂人何柏存等眾多香港藝術家多次赴青川,義務進行藝術活動和培訓工作。與青川的學生,老師,社區工作人員進行了親密和深入的互動。他們深入四川省青川地區的不同學校與團體,以互動形式帶領音樂創作、即興戲劇及繪畫等活動,引導當地人士分享生活與心聲。然後以此為藍本,讓這個曾經歷巨變的群體以藝術過程,摸索及整合大大小小的故事,承載著各班、各校和各村莊比一般言論和報導更深層的價值、感受和願望。 中國世界宣明會青川辦事處項目經理蔡麗娟女士對全人藝動的活動有如下的感受:“是這樣一份體驗和震蕩更新了我對藝術的整個瞭解,原來藝術也可以用在救災和重建上,因為救災和重建說的語言和藝術一樣,是關乎生命和生活的。” 此次展覽將呈現『全人藝動』在2008-2010年間在青川進行的一系列與當地青少年完成的治療性藝術活動的紀錄和作品,包括繪畫創作,紀實影片和攝影,以及互動裝置藝術「橙坊馬城堡」等。這些創作反映了青川居民及工作者的心路歷程及對災後未來的展望,表達了他們勇敢,樂觀,團結面對逆境的信心。同時,此展覽亦包含各位藝術家在青川進行藝術活動後的感思和創作,透過關懷慰問,以藝術鼓勵當地人民發揮自身的力量,重拾信心,自強不息。 展覽期間,「全人藝動」將舉辦舞蹈、戲劇與音樂互動工作坊,分享相關經驗和感受。工作坊創作的音樂,等藝術作品將回饋青川人民,由藝術家下次探訪青川時展示並用作活動資源。除了工作坊外,參加此次探訪青川之旅的香港藝術家或義工將為公眾提供藝術品導賞及分享在青川探訪之旅的感受和體驗。 展覽將于4月28日晚六點在沙田大會堂展覽廳舉行開幕典禮,王廷琳先生將帶領『天使舞蹈團』的成員進行現場表演與交流。 … Continue reading 藝動青川Art Moves Qingchuan (2010)

「我和我的身體」My Body and I (2007)

河南農家婦女藝術工作坊 Art Workshop with Henan Peasant Ladies This is a workshop focus on health and art. Through art forms such as theatre, music, crafts and games, the ladies were guided to express themselves, to discuss maters of female personal hygiene, dignity and rights. The project empowered confidence in the ladies’ own creative power and self-respect. … Continue reading 「我和我的身體」My Body and I (2007)

許願樹 HOPE – The Wishing Tree (2006)

印度社群藝術交流 計劃 Ability & Disadvantaged Children Workshop – Art in Residence programme Dec.16-21,2006, Greater Noida, India 「全人藝動」剛於2006年12月前往印度新德里,應當地一國際社會服務機構–新德里基督教青年會 (Greater Noida Programme Centre, New Delhi YMCA) 的邀請,為不同階層的青少年人舉辦名為「許願樹」的社群藝術交流計劃。 是次計劃運用了基本的藝術技巧,再設計成他們易於掌握的音樂、舞蹈、戲劇、視覺藝術等活動,最後以大匯演形式,讓不同或貧或富的社群通過藝術的探索了解自我、發掘各自的潛能、學懂互相欣賞、共同合作、達至和諧,並與更廣大的群眾共分享他們的學習成果。 香港「全人藝動」一行七人前往印度新德里市郊Greater Noida,與當地一班大專生及不同藝術媒介工作者,為不同家庭經濟背景的兒童舉辦藝術工作坊,共同創作視覺藝術、大型雕塑等裝置活動、及音樂舞蹈戲劇匯演。計劃總結演出當日,更請來當地同類型的社區機構出席欣賞,一同分享社區共融的藝術成果,?少年人真誠的演譯和創作更帶動了在場觀眾一同投入共舞! 「許願樹」不單讓當地青少年發揮創作潛能,更讓他們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藝術。在短短七天中,他們以不同的藝術媒界互相鼓勵、在音樂劇中、他們演、舞、唱及繪畫出『願望』的訊息。在失落或夢想幻滅的同時、會有另一扇窗戶為他們打開、有更美好的成果等待?他們去尋索,互相扶持、共建美麗家園。他們的創作都叫導師及當地的義工們喜出望外,所表達內容更打動了一班正在栽培他們的「大人」。 是次的藝術交流活動對香港年輕的藝術工作者來說,正好提供了難得的學習機會,讓他們親身了解不同的文化、民族與藝術千絲萬縷的密切關係。 香港藝術家們返港後舉辦經驗分享會。當中有活動片段的錄像播放,更有計劃參加者的現場分享座談會,將是次交流計劃的珍貴成果結集,與同樣有心志推動藝術的藝術工作者深入探討社區藝術對個人和社會的價值和影響,積極發揚藝術的多功能,讓藝術變得更生活化、更貼近民生。 “There are children in the world;Who have never known the JoyOf a Christmas full of cheers; Although Santa does his bestTo make all the … Continue reading 許願樹 HOPE – The Wishing Tree (2006)

戲膳藝傳L’Art et Le Chef (2003-2004)

長者藝術推廣計劃鄰舍輔導會 與 全人藝動 合辦 所謂「民以食為天」,「食」是生活必須的一環;但是在中國傳統農業社會,「食」所包含的意義又豈只是填飽肚子;「食」的文化與習俗一代傳一代,迄今日積月累出無數無價的「烹飪」智慧。 站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和觀點來看,飲食也是一門藝術;可惜,隨著現今科技越來越發達,集體生產和快餐文化又越來越猖獗,這樣的觀念漸漸被忽略,被遺忘。 「戲膳藝傳」長者藝術推廣計劃,透過戲劇形式與上一代的前輩分享一些關於食的故事、生活經歷及相關食譜,並在日後結集出版,讓那些經驗、傳統和文化能再一次重現,把接近失傳的文化留存於世,讓那些寶貴的經驗保存下來。 Art Promotion Project for the Golden AgeCo-organized by Neighbourhood Advice-Action Council and Art for All Eating is necessary, and in fact, feeding on meat and vegetables is a vital means to sustain life.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ociety, food-related customs were always intended to be perpetually kept … Continue reading 戲膳藝傳L’Art et Le Chef (2003-2004)

至叻美猴王Super! Monkey King! (2002)

民族共融青年社群藝術計劃灣仔區議會 贊助 這是一項有關文化多元的活動;對象是年紀較大的小學生及初中生,他們可以分為三類:聾啞兒童、非亞裔兒童,以及亞裔或本地兒童。「至叻美猴王」的目標是力求提昇兒童們的體格與心智的能力,幫助他們,迎接將來,迎戰社會上無可避免的劣境。從工作坊的活動:戲劇、壁畫、面具製造、舞獅、和打中國鼓等等,兒童們學會了對抗厄運和災難時,彼此聯手合作的重要性。具體的說,從他們精湛的演出和藝術的滲透,足可證明該活動的成功。 參與學校:明愛達言學校,官立嘉道理爵士小學,聖公會鄧肇堅中學 Youth Theatre Workshop for Cultural DiversitySponsored by Wanchai District Council This is a project dealing with cultural diversification; or in details helping relatively older children or pre-teenagers in three genres: the hearing impaired, non-ethnic-Chinese, and local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creation ability. Along the process, we have a further goal, which … Continue reading 至叻美猴王Super! Monkey King! (2002)

跳出彩虹 Over the Rainbow (2001)

香港文化博物館 與 全人藝動 合辦 對象是本地南亞裔及內地新移民中較年輕的小朋友。他們的學校在藝術培養的資源方面是十分缺乏的。 「跳出彩虹」是一項為期八個月的活動,透過參與各種舞台的演出,協助及引導他們學習欣賞自己的文化特色。活動的另一個更宏觀的理想,是希望引起大眾對那群孩子們的需要的關注,也希望大大推廣弱勢社群中瀕臨式微卻十分珍貴的文化。每一段對白,每一個佈景,甚至他們身上的戲服的每針每線,統統都是他們費盡心思的原創品。參與那次活動的有兩間學校,共五百多名學生。 Children Multi-media Art Workshop, Exhibition and Musical PerformanceCo-organized by 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and Art for All The target audience was the comparatively younger children of Southern Asia and (of) the new comers from Mainland China in Hong Kong, who attended schools which did not provide them with sufficient … Continue reading 跳出彩虹 Over the Rainbow (2001)

四川災後藝術支援 Sichuan post-Disaster Art Support

北川永昌中學藝術倡導計劃2011 Beichuan Yongchong High School Art Facilitation Programme 我們有感重置後的北川永昌中學的同學們面臨著來自學業及適應新環境的壓力。因此在2011年間,「全人藝動」的藝術家曾三次探訪他們,目的是透過有趣的藝術活動幫助他們平衡沉重的學業及幫助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同時 我們亦為老師提供培訓,令他們能在課堂上靈活運用藝術教育,更重要的是,以藝術舒緩他們疲勞的身心。 The relocated community of Beichuan’s Yongchong High School is facing the pressure of schooling and of living in a new community. Art for All‘s artists paid 3 visits during 2011. The aim was firstly to balance their schooling with fun and art activities, and secondly … Continue reading 四川災後藝術支援 Sichuan post-Disaster Art Support

北京流動人口社區民眾藝術計劃 Beijing Migrant Workers Community Art Project (2008-2009)

2007年,北京浸霖文化發展中心開始在北京朝陽區,善各庄,這個北京市最大的外來工聚居社區開展社區服務。其中在社區中的打工子弟學校及社區居民當中,應用民眾藝術工作的手法,發動打工者參與,組織社區文藝活動,組織社區藝術小組。透過藝術活動的形式,發動了一批打工者和兒童參與其中,發育了一批社區骨幹,形成了社區中通過文藝開展動員、宣傳工作的社區力量。 2008年9月,北京浸霖文化發展中心邀請到香港民間組織“全人藝動”梁以瑚老師、台灣從事民眾劇場工作多年的萬佩宣老師,開展了為期四天的綜合民眾藝術工作坊。工作坊通過培訓學習與實際操作結合的形式,讓參與的工作者有機會了解社區民眾藝術工作的理念以及手法,並通過實際在社區中的操作,檢討和實踐自己學習的知識和技巧。幾天的工作坊,使得團隊工作能力有顯著提高,清晰了社區藝術工作中的很多思路,對未來工作的開展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1. 長期目標:推動民眾藝術的理念、工作手法在流動人口服務領域的普及與深入;推動流動人口及社會弱勢群體發聲,實現廣泛的社會公平。 2. 具體目標:第一: 培訓一批有志於社區民眾藝術的NGO一線工作者及志願者,使其具備民眾藝術的基本理念和知識,掌握運用民眾藝術的工作手法,在弱勢群體中開展工作的技能。提高相應機構的服務能力與服務水平。 第二:提升北京浸霖文化發展中心工作團隊的社區服務水平,團隊合作能力。促建機構所服務的北京市朝陽區善各庄村,這個流動人口社區民眾藝術活動的開展,促進該流動人口社區藝術小組的發育、成長,使其發展為社區的重要建設力量。 Between 2008 and 2009, Art for All was invited to work among the massive community of migrant worker in Beijing. The project included art programmes and a training for workers. Our artists worked closely with local community workers, educator and artists, both training them and making use … Continue reading 北京流動人口社區民眾藝術計劃 Beijing Migrant Workers Community Art Project (2008-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