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願樹 HOPE – The Wishing Tree (2006)

印度社群藝術交流 計劃 Ability & Disadvantaged Children Workshop – Art in Residence programme Dec.16-21,2006, Greater Noida, India 「全人藝動」剛於2006年12月前往印度新德里,應當地一國際社會服務機構–新德里基督教青年會 (Greater Noida Programme Centre, New Delhi YMCA) 的邀請,為不同階層的青少年人舉辦名為「許願樹」的社群藝術交流計劃。 是次計劃運用了基本的藝術技巧,再設計成他們易於掌握的音樂、舞蹈、戲劇、視覺藝術等活動,最後以大匯演形式,讓不同或貧或富的社群通過藝術的探索了解自我、發掘各自的潛能、學懂互相欣賞、共同合作、達至和諧,並與更廣大的群眾共分享他們的學習成果。 香港「全人藝動」一行七人前往印度新德里市郊Greater Noida,與當地一班大專生及不同藝術媒介工作者,為不同家庭經濟背景的兒童舉辦藝術工作坊,共同創作視覺藝術、大型雕塑等裝置活動、及音樂舞蹈戲劇匯演。計劃總結演出當日,更請來當地同類型的社區機構出席欣賞,一同分享社區共融的藝術成果,?少年人真誠的演譯和創作更帶動了在場觀眾一同投入共舞! 「許願樹」不單讓當地青少年發揮創作潛能,更讓他們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藝術。在短短七天中,他們以不同的藝術媒界互相鼓勵、在音樂劇中、他們演、舞、唱及繪畫出『願望』的訊息。在失落或夢想幻滅的同時、會有另一扇窗戶為他們打開、有更美好的成果等待?他們去尋索,互相扶持、共建美麗家園。他們的創作都叫導師及當地的義工們喜出望外,所表達內容更打動了一班正在栽培他們的「大人」。 是次的藝術交流活動對香港年輕的藝術工作者來說,正好提供了難得的學習機會,讓他們親身了解不同的文化、民族與藝術千絲萬縷的密切關係。 香港藝術家們返港後舉辦經驗分享會。當中有活動片段的錄像播放,更有計劃參加者的現場分享座談會,將是次交流計劃的珍貴成果結集,與同樣有心志推動藝術的藝術工作者深入探討社區藝術對個人和社會的價值和影響,積極發揚藝術的多功能,讓藝術變得更生活化、更貼近民生。 “There are children in the world;Who have never known the JoyOf a Christmas full of cheers; Although Santa does his bestTo make all the … Continue reading 許願樹 HOPE – The Wishing Tree (2006)

女宅 – 拼布藝術展 Cha – Fabric Art play Exhibition (2006)

婦女與布的對話 Dialogue between Women and Fabric 女宅也。漂亮的女子。各式豔麗的色彩。 這就是今次拼布藝術展的最佳描述。 來自不同群體的婦女,以一雙巧手密密細縫,以針線喁喁細語,用被人棄置的碎碎花布拼湊出她們最美麗動人的圖畫。 主題只有一個,就是她們身為母親、女性對「家」的種種顧念情懷。 有一群有特別需要照顧的孩子的媽媽們,她們用中國傳統的剪紙藝術技巧,把原來黑白分明的圖像,變成一張又一張愛的頌歌。一位媽媽因孩子未被老師體諒和接納而感到憤憤不平。另一位為兒子做了一個覆診時間表,紀錄了她長期陪伴兒子進出醫院,接受治療的勞累和切膚之痛。媽媽們都希望孩子可以在公園裡行走蹦跳,一家健康快樂地生活。這些願望看似微小,卻都是她們心底最由衷的祝福和盼望。 雲南山區婦女用不同色彩和質料的布塊,平平白白地縫貼上她們一天辛勞的工作。她們要帶孫子,要下田插秧,要煮飯做家務,還要餵豬餵牛。生活雖然貧困艱難,但她們知足常樂,抱有希望,最想孩子可以讀書寫字、家裡的豬牛健健康康、剛撒下的種快高長大。她們沒有高超的繡工技巧,也沒有亮麗的綾纙綢緞,但樸實背後,她們對家人和孩子的疼愛和期望卻溢滿其中。 有來港尋求政治庇護的婦女,在受著白眼、貧困和迫害中,仍一針一線地為孩子將來的家縫上幸福。一位從非洲加納逃出來的媽媽,只能在心中思念在家鄉的年幼孩子,她在布藝中畫了一雙長長的手臂,為的只是替她的心肝寶貝洗擦身子。這群受逼迫的婦女,在憂傷中迸發出驚人的韌力,在處處被掣肘的環境中仍能找到心中的一片天。她們的期望都展示在布藝上:自由的空氣、美麗的藍天、睡得安穩的晚上… 每一件拼布作品都是婦女們生命歷程的一部份,也是她們用以承載夢與愛的器皿。 在香港這個密集的城市裏,人們就如被困在一個個重重??的箱子裏,過著千篇一律、重重覆覆的生活,每天上班下班,再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也忘記了箱子外的一切。驟眼看去,香港就如同一大片縱橫交錯的方格子,整齊得過分,卻沒了個性。   一群來自不同國家的婦女,因為貧窮、戰亂或其他種種原因、從視野廣闊無際的家鄉,默默地住進狹窄細小暗淡方格內;她們各自生活在方格內的小方格子裏,方格的窗戶雖透著微光,可是,從沒有人注意到這些被填滿了的小方格子,也沒有人注意到這些新住戶在小方格子中尋索屬於她們的自由。   當你察覺到從窗戶透出來的黯淡光芒,醒覺到這些新住戶的存在時,請細心從每一個窗戶看進去,仔細研究每個方格內的小方格子,你會發現每一個小方格子也是屬於她們的天地,有著她們的渴求與盼望。   這件作品展示了香港的居住環境,同時也為這群離鄉別井的婦女提供了一個空間,讓她們訴說她們的故事...梁以瑚 <Cha >> Women’s house,> Beautiful ladies,> All kinds of shining colours. This is the best description for the fabric art play exhibition. Women from different parties use fragments of flower-patterned fabric, needle and threads to create beautiful … Continue reading 女宅 – 拼布藝術展 Cha – Fabric Art play Exhibition (2006)

印度活動(早期) Earlier projects in India

印度班加羅爾藝術支援計劃 (2012-2014) 藝術家團隊於2012-2014年,為班加羅爾貧困社區 “Hoodi” 提供婦女布藝活動,藉此開拓婦女關懷工作,並為兒童提供故事式唱遊繪畫活動,亦為受虐婦女宿舍提供藝術治療活動。團隊在同年12月的旅程中,除了重返該社區,更為兩所孤兒院的小孩子慶祝聖誕藝術活動,並於浸會醫院為接受放射治療的病人和家人提供藝術舒緩活動。藝術亦於Global School of Counseling為社會工作者提供治療性藝術訓練,並帶領學員到貧困社區、孤兒院及浸會醫院進行基本實習。 Between 2012 and 2014, our team brought dance, painting, craft, fabric and happiness to the children and women of the Hoodi Community in Bangalore. During the December of that year, we returned to Hoodi to consolidate their new art programmes. We also celebrated Christmas with children at … Continue reading 印度活動(早期) Earlier projects in India